投资人把脉2025:跟风就能投到明星项目的时代过去了|界面预言家⑱

投资人把脉2025:跟风就能投到明星项目的时代过去了|界面预言家⑱

doushuowscaishen 2025-01-09 装修常识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 肖芳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投资人在快速变化的投资环境中重新寻找未来的一年。在一级市场,大热的AGI(人工通用智能)和出海是为数不多逆势上扬的赛道。

2024年,不仅募资难、退出难,项目推进周期进一步拉长,过往热门投资领域也纷纷降温,让本就不多的上升赛道变得更加拥挤。资本市场退出发生变化的时候,投资标准需要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创投领域,资本市场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从追求广度转向追求深度的转变。这对投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必须要回归技术创新和价值本质来做出判断。

为了更好地把脉2024年的投资趋势,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九位投资人,谈谈他们眼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们当中既有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出海领域顶尖投资人,也有深耕硬科技赛道的产业资本,涉及的话题既有对环境的理解、节奏的把控,还有在当下环境中对创业者的建议。

投资人把脉2025:跟风就能投到明星项目的时代过去了|界面预言家⑱

沃衍资本创始合伙人成勇:投资方式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从需求端而言,2024年下半年开始降幅比较快,导致社会投资意愿不足。对于VC最直接的影响是项目开发带来比较大的困难,过往第二名、第三名都可以投,有资本化的可能,现在一般的细分行业,哪怕是第二名也要小心,要重点关注核心竞争能力的持续性。 

对于沃衍资本来说,过去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资本市场退出发生变化的时候,投资标准需要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体而言策略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贝塔的选择上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在单个项目的投资标准上会提高不少,这些变化都是IPO政策变化下的适度调整。 

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年代,不同领域的阿尔法很多,所以对于GP而言,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大家都在寻找超级阿尔法。最近三年来,几乎所有GP都挤进了所谓的硬科技赛道,在总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发现好的阿尔法太难找了,首先要找到相对安全的贝塔,再说阿尔法的事情。

但是这个贝塔到底是什么:AI,军民融合,航空航天,半导体,各家有各家的观点,找到相对安全的贝塔在2025年对于多数GP来说会是一个必答题。 

对于2025年,寻找标的,获得较高的项目回报,这些目标肯定还是比较难。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机会,会继续聚焦在工业科技方向,以要素为核心,覆盖三个重点领域。 

沃衍资本的赛道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半导体与数字基础设施,航空与高端制造。2025年这些赛道在沃衍依然是结合材料、装备、数字三个维度来看技术新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工作;但是需求端、尤其是供应链变化和总需求变化两个维度对行业的影响,是短期需要关注的重点。 

面向未来,国家已经点明了“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个框架已经足够去探索和耕耘了,没有变革超出了这个“八大”和“九大”。  

一级市场现在退出通道不太顺畅,市场的投资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并且是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各家的应对策略并不相同。有的会更往早期走,有的则是选择相对安全的有现金流,有利润的投资标的,先度过这个阶段再说。还有的在对并购进行准备。

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方式,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投资标的哪怕在需求疲软的环境下,在面向未来的时候是否有比较高的成长性;第二,怎么退出,对LP实行交付。

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投资人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更强的基金管理能力。

所谓更加精准的定位指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的战略定位必须非常精准和可持续。越是在难的环境下,越是考量基金管理人把握变与不变的能力,不变肯定活不下去,天天变,能力建设肯定没有持续性。 

所谓更强的基金管理能力是指基金管理体系的能力:第一,退出能力,IPO政策变化了,老的项目到底怎么退,不能简单怨天尤人;第二,投资能力,怎么看贝塔,怎么看阿尔法。

第三,组合策略能力:从DPI实现的角度看行业配置和阶段配置,还有新投资能力的建设:并购。并购现在还是以现金收购和关联收购为主。如果监管层很快放开发股收购,GP有没有做好准备,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估值区间会满足并购双方以及监管层三方的目标预期。

最后,募资能力,在以引导基金为主的资金供给市场,如果返投不能做好,立刻死;如果基金四五年后不能赚钱,还是死。因此对于GP的能力而言,今天比过往都要求得高。

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AI和出海是未来创投的主赛道

过去一年,宏观经济环境最显著的变化是部分行业需求端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这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的背景下尤为明显。

对于VC行业而言,这种变化促使投资机构更加注重对需求周期和潜力的深度评估,呈现出专注化和细分化的趋势。机构更加聚焦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核心赛道,例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出海等领域。特别是在AI 2.0阶段,机构在基础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布局上更加深入,同时也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在企业端,以人工智能、硬科技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领域,企业需要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找到发展路径。一些赛道因为产业政策支持和需求扩张而加速发展,另一些则面临融资和估值压力。

这种趋势反映了资本市场从追求广度到追求深度的转变,我相信这一变化不仅会延续到2025年,还将成为行业未来几年的主流方向。这不仅是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也是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 

我之前重点关注AI赋能和出海方向的项目,核心原因在于它们拥有长期的结构性增长机会,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潜力。 

AI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推动产业效率提升,AI赛道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方面正在迎来拐点;而出海领域,受益于国际市场的开放,中国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创新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些方向不仅体现了结构性增长机会,也展示了中国企业。 

我们预计明年这种偏好将会延续,AI和出海依然是未来的主赛道,尤其是在AI 2.0阶段,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在全球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力。

未来,我们也将重点关注以下维度:第一是技术升级和迭代能力。这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领先。第二是需求端的动态变化,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用户需求迅速调整产品和服务。

2025年,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围绕工业软件、自动化设备和绿色制造的创新也值得高度关注。

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生成式AI是未来十年的结构性机会

2024年的VC创投领域,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趋势更明显,早期投资的比例进一步攀升。退出通道不通畅,导致后轮投资的回报倍数被压缩,早期投资相对更安全。赛道进一步聚焦,集中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硬科技等领域。

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周期和退出渠道的影响,VC行业出手更加谨慎,风险偏好降低,平均项目决策周期变长,抢项目情况少了,机构之间的合作更多。 

从今年的形势看向2025年,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投行业发展的政策,如“创投17条”、“9.24新政”等。9.24新政之前,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导致一级市场的企业难以有融资的对标估值,新政将有助于于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除此之外,9.24新政之后,央行给市场提供了利率更低的资金流动性,减少了二级市场的企业并购一级市场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为中国一级市场的退出并购提供了新的窗口。

国家从上市政策等多个方面鼓励科技创新,明年投科技的趋势将会延续,生物医药赛道将缓慢复苏。随着刺激政策的传导,一级市场会更有信心,投资期等因素也会促使机构更积极的出手,VC行业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投资。

过去十年,九合一直围绕“AI”,在先进制造、硬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和AI的交叉点挖掘投资机会。

在AI领域,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仍然是应用层,并没有改变。明年会继续关注AI和垂直行业、细分领域结合的机会,围绕AI产业链上下游,从芯片到智能硬件和应用层,进行广泛布局。同时,我们也持续关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赛道,科技的细分领域可能将出现新机会。

生成式AI是未来十年的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先进制造领域,在可能“卡脖子”的领域,高端制造存在很多国产替代的机会,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生物医药领域,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加,以及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中国将研发出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药。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对市场有信心,才能敢于下注,保持投资动作不变形。如果被市场情绪裹挟,很容易影响投资判断。同时要有比较强的募资能力,持续的留在牌桌上,才有机会穿越周期。

清源创投创始合伙人王金林: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

展望2025年,AI的发展仍将是最大的科技与投资风口,预计将在基础设施层面、应用层、工具层等全产业范围内实现深入应用

基础设施层面,存算一体、光通信、光交换等技术将迎来重大创新。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将经历产业升级,推动计算与存储技术的加速进步,从而带来更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部署。2025年,AI基础设施类的创新企业预计将迎来大规模的行业部署,同时端侧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也会更加清晰明确。 

软件层面,AI应用将在法律、金融、保险、医疗、制造等多个行业全面开花。过去两年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和快速迭代已经证明了其巨大的潜力,未来,我们将见证大模型在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甚至可能催生全新的应用范式。

在企业级市场,AI将在在市场营销、销售和运营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基于特定行业或领域数据的垂类模型也会开始成熟并部署。端侧AI也有望进入爆发期。相比于云端,端侧AI更依赖于模型规模小、参数少、功耗低,这也为存算一体化技术在端侧带来发展机会。

随着AI应用的全面爆发,工具类软件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将成为潜在的创新点,可能出现一些平台型企业,为企业在接入生成式AI和大模型时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隐私保障解决方案。下一代半导体领域的设计软件和工作流也会被大模型赋能。

机器人领域也将迎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机器人制造的技术优势相当明显。2025年,机器人将在仓储、零售、企业车间等多个应用场景得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技术本身将进一步向更高智能、更低错误率和更少人工干预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空间智能成为全球产业界的新焦点。有观点认为,基于(互联网)文本数据大模型预训练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但是通过合成数据、从视频提取数据等创新的收集方式,2025年,行业将实现机器人训练数据的大规模生产,从而推动物理空间智能进一步发展。

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跟着风口就能投到明星项目的时代过去了

2024年,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最大影响还是在消费领域,我们的内需还需继续提振,目前国内整体的消费市场还是比较低于预期,海外也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所谓“新三样”的出口实际上有很多挑战。过去VC投资的很多领域有行业增长背景加持,Beta(贝塔)红利带动了很多公司增长。但现在来看,要更加去挑选出那些真正由创新驱动的项目——先有新的需求,然后结合创新,从而带来一些新的机会,而不是来自于大的行业红利。

2024年实际上仍有高速增长的行业Beta,主要是跟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我认为这个趋势在明年还会继续延续。

过去一年,我更多的偏好是在寻找行业的头部公司,寻找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进口替代的红利,或者是产能供不应求的红利。明年我希望能继续去寻找那些有机会延展,做更有想象力、更大规模的项目。

也有在非热点风口上的行业,其实在持续发生变化,比如说光伏行业。

目前光伏产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整体产业链盈利性比较弱,甚至亏损,但光伏行业远远没有发展到尽头,它的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包括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光伏,类似异质结钙钛矿这样的技术。

这些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成熟,当它成熟到一定时间点,就可能迎来一个新的拐点,进入到它的元年。

一级市场退出的挑战的确会带来投资方式的变化。我们肉眼可见的上市名额是有限的,所以更加要精挑细选。我们会加强判断企业是否能够做到行业第一以及具有足够的稀缺性,而不去投一个行业竞争相对多元,没有领先身位的企业。从退出的角度,我们也会寻求在一级市场做部分退出,提供更好的流动性。 

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投资人的整体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要做得足够深,能够看到一些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但是有潜力的行业,需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研究前沿技术的内涵,持续关注市场变化的机会,同时也需要更加有耐心。 

跟着市场风口去投就可以投到一些还不错的明星项目——我觉得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华兴资本CEO王力行:产业链抱团出海很重要

在当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相互博弈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出海在多个层面都发生了不小的趋势变化。原本供应链优势被视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优势,但如今这已不再是唯一的优势。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竞争力的全面进化。

很多中国企业在战略和资本层面积极采取本土化策略。从单纯在国内生产产品卖到海外去,到现在逐步开始在全球落地,甚至逐步变为本地公司。出海企业充分发挥中国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全球领先实践这一独有优势,构建起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

出海领域成长起来一批标杆性的平台和巨头公司。无论是体量、市场份额,还是在地市场的影响力,都达到了中国公司的新高度。中国企业通过出海,实现了全球竞争的进化。 

从投资人较为关注的出海赛道来看,硬件与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清洁能源作为国内市场相对最热的泛硬科技赛道,在海外市场受到较高关注。同时,消费品出海依然是投资人关注的一大主题。此外,软件与企业服务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海外项目机会同样受到不少投资人青睐。

站在企业视角,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所在行业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出海目标市场。最初中国企业的出海主要是以产品出海为主,首选目的地往往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伴随出海行业和模式的演变,这一趋势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我们观察到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出海业务正逐渐从北美、欧洲等传统发达国家地区,拓展到东南亚、中东、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

华兴在今年曾针对出海话题进行专题调研,从调研结果中我们观察到,在投资中国企业出海或者海外本土项目时,投资人普遍关注当地市场天花板、企业产品能力、本土资源等因素。其中首要考虑的仍是海外市场天花板问题,人口基数、市场份额等客观条件决定了企业在海外某个国家或地区业务拓展的上限。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企业在当地能获取的资源及能力的稀缺性也是投资人主要看重的因素之一。

2025年,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制定清晰的出海战略,企业需要根据长期汇率走势、产业结构等做出决定,对出海路径、出海目的地、组织管理形式等进行综合设计。

第二,产业链抱团出海很重要,可以提高出海效率。

第三,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维持自身的技术水平领先。

第四,保持架构灵活性。在出海历程中,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即使在日本企业最亲近中国市场的那些年里,都始终保持着美国、东盟和中国三足鼎立的状态,确保在遇到市场挑战时,能够灵活地去调整各区域业务比重。虽然初出海的企业可能难以具备灵活布局的条件,但大家时刻要有“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的心态。

第五,树立品牌和文化的自信,比如今年现象级的游戏——黑神话,在走出去的同时,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实现了与全球文化共存共生共美。

明势创投创始合伙人黄明明:AI Agent具备了规模化落地的条件

上一个十年,我们抓住了智能出行电动化的浪潮,All in 了理想汽车和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链。下一个十年要怎么走?明势已坚定选择:All in“AI+计算”。

2024年明势全年在AIDC、AI驱动的硬件和应用方面投资了将近20家“AI+计算”领域的公司。在我们看来,自动驾驶、大语言模型和具身智能,本质上是同一个AI范式在不同领域的延展。沿着这个思路,明势打通范式、跨领域整合,贯穿整个AI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 

我们认为,AI LLM基础模型在长期来看将会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一种通用基础设施。因此AIDC、AI应用在中长期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于是明势从2023年就开始系统布局整个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游,包括以计算、存储、通信、电源管理、热管理、能源为代表的“AIDC供应链”,AI native各种软硬件应用,以及具身智能上游的关键核心零部件。

2025年,我们在AI领域投资的将聚焦于“AI Agent”。这一判断基于技术与经济两大变量的交叉点:其一,AI推理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AI Agent具备了规模化落地的条件;其二,AI技术的可靠性取得了革命性提升,AI Agent在处理复杂决策场景时,能够像人类一样逐步思考、权衡优劣,极大地降低了决策失误的风险,从而拓展了在企业运营、金融分析等高价值领域的实际应用。AI Agent未来将成为人类创新能力的延伸,推动生产力全面跃升,为未来社会创造无限可能。 

我们坚信,在这一波AI技术演进的历史进程中,一大批AI驱动的中国公司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2025年将会是AI智能体的元年

2025年,AGI 将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关关键领域将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与突破,大模型将进入到“慢思考”时代,复杂推理逻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AGI的进阶筑牢根基。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预训练时代的落幕,相反,预训练将朝着高质量、多元类别、专业化等方向深化拓展,实现预训练和推理式计算的双轮驱动。

在模型生态方面,目前闭源模型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的竞争短时间内不会结束。2025年,两者将继续并行发展,在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构成不同的AI生态。从应用端来看,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2025年将会是AI智能体的元年,AI智能体将逐步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AI智能体不仅展现出强大的推理、规划与记忆能力,而且在自主决策、学习以及对工作的适应和执行等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更多专注于智能体研发的公司将会应运而生。尤其在美国,这一赛道有望孕育出 50 家以上的独角兽企业;中国也将迅速迈入智能体时代,众多优秀创业者将积极投身其中,开发出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性的智能体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进一步丰富 AGI 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高阶自动驾驶和AI硬件带来供应链新需求

尽管IPO退出的大幅下降导致成长期投资数量锐减,但早期投资还是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我们也仍在早期积极出手。微观层面,生成式AI驱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应用不断涌现,是2024年硬科技赛道表现最为亮眼的垂直赛道,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相关产业链进入整合期,高阶自动驾驶NOA的加速普及和AI硬件等增量应用带来了供应链的新需求。

从目前的创投趋势来看,2025年硬科技领域融资仍然是较大的挑战,尤其是非卡脖子领域,距离商业化比较遥远的长周期赛道,创业公司需要在短期商业化和长期研发投入上取得平衡。另外在新能源汽车之类目前激烈竞争内卷的市场,创业公司要保持住较高的毛利率还是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推陈出新,否则一旦陷入价格战将很难保持长期竞争力。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我们会重点关注成长期项目的毛利率、runway、盈亏平衡点等指标,因为创业公司需要确保能活下来留在牌桌上。如果是早期的项目仍然是看重赛道的发展潜力、团队的创业精神、稀缺性和技术领先性。

2025年,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硬科技创业企业需要努力活下去,剩者为王,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企业需要All in真正创新有潜力的方向,找准客户需求,放手一搏。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装饰公司,本文标题:《投资人把脉2025:跟风就能投到明星项目的时代过去了|界面预言家⑱》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